logo

“着”在文言文中不同含义及例句翻译

本站 4270
在中国古代文学,尤其是以古典文体——即我们常说的“文言文”中,“着”字作为动词、助词和语气词等多种角色出现,在不同的语境下承载了丰富的内涵。下面将详细阐述并举例解析其多种释义。

首先,《说文解字》记载:“着,明也。”此处"着"的基本意义为显明或昭著。例如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中的句子:"颜色憔悴,形容枯槁,举世皆浊我独清,众人皆醉我独醒,是以见放乎?此乃圣人之志,卓尔不群者之所由‘着’也。“这里的'着'表示显著的意思,描绘出屈原因坚守高尚节操而与众不同的形象显得尤为鲜明突出。

其次,“着”可作动词使用,表达穿(衣服)、放置、接触等意思。如古诗十九首之一有云:"青青园中葵,朝露待日晞。阳春布德泽,万物生光辉。常恐秋节至,焜黄华叶衰。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?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"其中,"晖光'一词语带双关,既指阳光照耀使物象明显,也可理解成青春年华的美好时光被生活琐事所'着',生动展现了时间流逝与人生短暂的主题。

再进一步探讨,则是“着”的动态动作意涵:达到某种状态或者结果。比如柳宗元在其名篇《捕蛇者说》中有这样一句描述:"永州野产异蛇..可以已大风、挛踠、瘘疠,去死肌,杀三虫。...然得而腊之以为饵,可以巳太医公病”。这里“已……疾”,就是通过捕捉这种特殊的蛇并且将其制成药剂来治愈疾病的状态,用现代汉语解释即是“治好了某类病症”,故此时“着”含有实现目标之意。

此外,“着”还可用做介于主谓之间的连系成分,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被动标记,表征一种受事主体受到某一行为影响的结果态。诸如《左傳•僖公三十年》载曰:"晉侯秦伯圍郑,以其无礼於晋,且貳于楚也。......夜缒而出,見秦伯.....因人之力而敝之,不仁;失其所與,不知;以乱易整,不武。吾其還也。" 其中的“围鄭”, 即\"遭到晋国和秦国联合包围\", 此处 \"着\" 表示承受的动作态势。

最后,“着”还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语气词用于句尾,用来加强陈述肯定的意味,类似现在的“了”。譬如王勃在《滕王阁序》开篇写道:“豫章故郡,洪都新府,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。襟三江而帶五湖,控蛮荆而引瓯越。”各列举的地名后缀上“着”,强调每一个地点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彼此间的关联性,使得整个叙述更加庄重有力。

综述所述,汉字“着”在传统文言文中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意义层次,并借助众多经典文献实例得以验证其实用性和艺术表现力,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
标签: 着文言文翻译